离开王院士的办公室,陆宸知道从今天起,他的人生轨迹将发生重大的改变。
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但未来的舞台也更加广阔。
“启明”的光屏悄然浮现。
【主线任务更新:‘雏鹰展翅’。】
【任务目标:在军方支持下,完成军用型外骨骼‘战狼一号’(暂定名)的初步设计和原型机验证。】
【任务奖励:解锁‘启明’中级材料学数据库(含高温合金、非晶合金、特种陶瓷等),解锁虚拟实验室‘动态力学与冲击仿真模块’。】
【支线任务触发:‘暗影追踪’。】
【任务目标:协助有关部门,找出安放‘蜂鸟-3型’追踪器的幕后黑手。】
【任务奖励:解锁‘启明’初级信息对抗技术片段。】
看着新的任务,陆宸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。
“战狼一号”!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。
而那个“夜枭”组织,不管他们是谁,既然敢把爪子伸过来,就要做好被斩断的准备!
与此同时,在距离清北市千里之外的一座隐秘庄园内。
一个金发碧眼,鹰钩鼻的白人男子,正看着屏幕上“蜂鸟-3型”追踪器最后消失的信号点,眉头紧锁。
“信号中断了。目标警惕性很高,我们的‘种子’暴露了。”男子用流利的中文说道,语气冰冷。
他旁边一个戴着单片眼镜,气质阴鸷的亚裔中年人微微躬身:“先生,‘种子’的牺牲是值得的。我们至少确认了,那个学生手中的技术,确实有极高的价值,甚至引起了军方的注意。”
“哼,军方。”白人男子冷笑一声。
“他们的动作倒是快。传我命令,启动‘潜渊计划’第二阶段。既然不能悄悄地拿,那就想办法把它搅黄,或者让它为我们所用。”
“明白。”亚裔中年人眼中闪过一丝寒光。
与军方的合作意向达成后,一切都以超乎想象的效率运转起来。
几天之内,清北大学一栋僻静的实验楼三层,被整体划拨出来,改造成了“前沿技术研究所-清北分部”的临时办公和实验场地。
全新的实验设备、高配置的工作站、充足的科研经费,以及一个由李助理亲自挑选的,包含材料学、电子工程、人体工学等专业背景的七人辅助团队,迅速到位。
陆宸正式走马上任,成为了“战狼外骨骼项目组”的组长,军衔虽然没有,但实际权限却不小。
他终于摆脱了为了几百块钱材料费发愁的窘境,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。
苏晚晴也被陆宸力邀,并经王院士特批,以“特聘顾问”的身份加入了项目组,主要负责新材料的适配性研究和结构优化算法支持。
她对此没有拒绝,一方面是对外骨骼技术本身的兴趣,另一方面,或许也夹杂着对陆宸这个“科研狂魔”未来能走到哪一步的好奇。
项目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,陆宸言简意赅地阐述了“战狼一号”的设计理念:
高机动性、高负重、一定的防护能力、以及智能化辅助作战系统。
“我们的目标,不是简单地把‘行者一号’放大增强,而是要打造一款真正能适应未来战场环境的单兵作战平台。”
陆宸在白板上画出初步的构想图,充满了力量感和未来科技感。
团队成员们看着那大胆而前卫的设计,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和挑战欲。
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,能参与这样一项尖端项目,本身就是一种荣耀。
【宿主等级提升:助理研究员。】
【解锁“启明”初级材料学、能源学理论知识库。】
在“启明”的提示音中,陆宸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初级材料学和能源学的解锁,让他对“战狼一号”的许多关键技术瓶颈,有了更清晰的突破方向。
接下来的日子,陆宸几乎是连轴转。
白天带领团队进行方案论证、部件设计、材料筛选;
晚上则独自在“启明”的虚拟实验室中进行海量的模拟和推演。
钛合金关节虽然强大,但要满足军用需求,尤其是在防护和抗冲击方面,还需要进一步优化。
他将目光投向了“启明”刚解锁的初级材料学数据库中的几种新型复合材料。
此外动力源也是一个大问题。
“行者一号”用的是高倍率锂电池,续航和输出功率都有限。
军用外骨骼对能源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。
“苏顾问,”一次小型研讨会上,陆宸直接点名。
“关于能源模块,你有什么建议?我们需要一种能量密度至少是目前顶尖军用锂电池两倍以上,并且能支持大功率瞬时输出的新型电池。”
苏晚晴推了推眼镜,调出几份资料。
“我最近在关注固态锂电池和锂硫电池的一些前沿进展。”
“理论上,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锂离子电池的5-7倍,但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一直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。如果我们能解决硫正极的穿梭效应和枝晶问题……”
“这个方向可以深入研究。”陆宸眼中一亮。
他记得“启明”的能源学初级理论中,也提到了锂硫电池的潜力,并给出了一些改良思路。
时间在紧张而充实的研发中飞速流逝。
一个月后,“战狼一号”的首个核心部件——经过全新设计的动力腿总成,在校办工厂那台升级改造过的sl金属3d打印机上成功打印完成。
它采用了钛合金骨架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蒙皮的混合结构,兼顾了强度与轻量化。
膝关节和踝关节内部集成了更强大的电液作动器和高精度传感器,表面覆盖了可快速拆卸的模块化陶瓷复合装甲片。
当这条充满了冰冷金属质感和暴力美学的动力腿,静静矗立在实验台上时,整个项目组都爆发出了一阵欢呼。
“太漂亮了!”一位负责结构设计的年轻工程师赞叹道,“这简直是工业艺术品!”
陆宸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这只是第一步,但却是坚实的一步。
他亲自将动力腿安装到测试平台上,连接上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。
“开始进行静态承重测试,加载到设计上限的150。”陆宸下令。
加载臂缓缓下压,施加在动力腿上的压力读数不断攀升。
500公斤……1吨……15吨……
动力腿纹丝不动,各项结构应力数据均在安全范围内。
“动态冲击测试准备!”
一个重达200公斤的摆锤,被提升到5米高度,然后猛地释放,狠狠砸向动力腿的膝关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