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1 章 结婚还是吃串串,这是一个问题。

类别:科幻灵异 作者:粉红小白菜 本章:第 51 章 结婚还是吃串串,这是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赵玲珑立在原地,凝视着那件衣裳,久久未曾发语。

    崔昫想了想,轻声问:“是这样式不讨你喜欢?”

    她回神,心不在焉地摇摇头,“无关样式。”

    可,关乎什么,她却说不明白。

    自再生归来,她把身边一切事情都安排地井井有条,就像每一处的账册一般,哪一条陈,哪一批复,清晰明了。

    在隐庐,她是这样安排生意。

    呼云山从一户起家到如今的两千余口的小镇,依旧如此。

    家中管事为之赞赏,父亲亦是啧啧称奇,便是渝州城的刺史也对她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那些事情繁冗复杂,她都能头脑理智地看待,可如今乍一听闻崔昫的情意,却没了头绪。

    她犹豫几番,坐在胡牙圈椅上,呆呆地问道:“时随事易,我如今并无婚嫁之心你待如何?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虽有些失望,崔昫识出她的魂不守舍,“若你觉得时候不合适,那便再等等。”

    等多等少,人在他身边,就好!

    这一会儿的情意剖白好像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,赵玲珑无心留人吃饭,送他出门。

    马儿渐行渐远,那道挺拔的身影消失在街角,猛地叫赵玲珑忆起上一世的某个场景。

    依稀记得也是仲夏,当时她才新婚,一团孩子气,耐不住苦夏,缠着崔昫,非要吃城西一家店里的樱桃冷淘。

    旁人买来的不要,偏央着崔昫亲自跑马一趟。

    那么热的天,就连树秧子的夏蝉都懒得唔吱,崔昫竟也允了。

    那时不过是因为园中有小丫头念嘴一句说二爷娶她是身不由己。

    她心里不快,折腾地崔昫受累,好似就能说服自己,这一场婚事并不仅是一厢情愿。

    最后那一碗樱桃冷淘是什么滋味,她早已忘记,只因为当时对方一个离去的背影就让她后悔了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当时,也是像这样送他离去。

    求着他去了,是为了自己心里痛快。等崔昫扬鞭走了,她又心疼不已,怨怪自己怎么如此不懂事。

    身后的杏仁嘀咕一句‘怎么不留姑爷吃个饭呢?’。

    赵玲珑并不解释,长街宽阔通达,来往行人吆喝俱是烟火气,正如她所说,如今的自己早已不是当时忝居后宅的针线妇人。

    她和崔昫的情,是她之故,亦或是天意相弄,早就不同于那时。

    “润郎已经在书房等了许久,归府吧!”她道。

    润郎是早前在隐庐学手艺的赵家族人,后得女郎赏识栽培,在呼云山椒山做了小管事。

    这时候过来,该是正事。

    杏仁老实应喏。

    她从飞云寨出生入死一趟,渝州城还是往昔繁盛之景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呼云山椒种时,赵玲珑心思回转,另有一安排。

    第二日晨起,赵父还在院中打拳时,听见刘管事汇报收录的名册,露出一个难以置信的眼神,道:“你是说玲珑要广开门路,收四方子弟学我赵家菜?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刘管事为难,却也无可奈何:“老爷,非是奴的主意,女郎执意如此,这名录早就整理好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将手中的名单递上去。

    赵父大致浏览一番,其上之人户籍、名姓、家中亲眷、之前所为等一一列出,很明显这是一份经过层层筛选才递到他手中的名录。

    名录册子看着厚实,其实不过才十数人。然,赵家如今已有余力收四方门徒了吗?

    赵父不由回忆起自己年轻时,师从成都府时的境况。

    当年师门车马喧天的景象,岂是现今的赵家能比较的?

    昨日才说了万事须得小心谨慎,怎么今日做事就带了张狂气?赵父一面接过小厮手中的汗巾擦拭着,忧虑地想道。

    书房中

    “阿耶何必畏手畏脚,这册上之人是这些时日经过层层考验,最终留下的。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赵玲珑翻过一页,手指着一处地方,解释道:“便说这一位曹姓郎君,先不说他家境如何,只看他制烧春酿的心得便知此人可收。”

    所谓烧春酿是隐庐师傅的一道拿手菜。

    剑南多山,偏隅之地常有冻疾,为此民间多以稻米为原料,酿出绵柔醇厚的烧春。

    烧春酿则是以烧春原酿做点缀,土番薯粉做浆,用芜菜和胡瓜碎,加上蜀中独有的青鱼肉泥,制成一颗颗肉丸子。

    而后热汤过烧春酒糟,滚珠般大的水泡下鱼肉丸子,等到瓷盆中翻上一颗颗白玉般的肉来,一道烧春酿就好了。

    一口咬下去,肉丸鲜香多汁,不仅有了烧春酒的香气,还激地鱼肉更加滑嫩,口感还多了一层清辣。

    隐庐小弟子们初初尝了,直呼了不得。

    说起来简单,不过是一碗汤水罢了。

    其中烧春点丸子多与少,木薯粉量大小等处处都是仔细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这曹家小郎跟着师傅学了这道菜,闲暇时练了几次,竟能说出‘功夫不在菜式名号,若是真本事,便是大火炼柴,都能琢磨成行家’这样的话。

    赵父眼神落在那字迹上,心说这话可不就是‘大音希声,大智如愚’的解读嘛。

    最简单的菜式,往往才最考验一个厨子的功夫。

    再往后翻,选出的人中不是心智方面有所亮点,便是哪一道菜得出领悟,实乃可造之材。

    赵父沉吟片刻,终究点头,“这些人得你眼,想必德行之处不会太偏。”

    他看过册子后半边的纲领,道:“一日两个时辰的光景,倒也不难。既是教了赵家菜,自明日起,这些人便要拜祠堂入行当谱。”

    赵玲珑道:“这是自然。拜师学艺,一碗弟子茶,还是要敬的,这是规矩。”

    如此,赵家第一批入围的弟子正式磕头插香,堂堂正正走赵家大门,拜过了赵家的刀祖宗。

    家族兴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赵玲珑听底下管事汇报过几次食学堂的进度,赵父不仅不受累,相反,还乐在其中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另一方,筹谋了一月有余的‘香入飞飞’终于开业了!

    这一个铺子是崔赵二家合作,各自占股分红利。

    管事的是崔家人,后厨运作的则是赵家,各有所长,互不冲突。

    仲夏时节从老封山购进的那一批竹签子终于派上了用场。

    签子韧且耐水,再加上老封山人祖传的手艺,根根油光锃亮的,论是胡瓜片穿过,还是腌制入味的彘肉串串,扎地紧实,外观干净,食之利落。

    城北

    这一日是八月初八,昨日街角算命的说他命中有贵人,叫他被错过了。

    丁聪表面上不信,叫小厮将那江湖骗子撵走,心里却惦记对方说的那句‘八月八,出门朝前,大吉大利’。

    清早醒了,丁聪就好奇着这‘大吉’到底是何方神圣?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从屋子里出来,下台子没踩稳,险些崴了脚脖子,他心说,昨天没打那瞎算命的,真是便宜他了!

    从院门出来,他听头上有呱呱的鸟叫声,下意识抬头。

    ‘啪叽’一下,什么东西正正落在他脑门上。他一低头,还有流下来的趋势。

    随身伺候的小厮婢子又是清水,又是香胰子,丁聪脑后生反骨,心说今日这门,他还就出定了!

    总之经历了各种之前从未有过的事情,就在丁聪放弃见这位‘大吉’还是‘大利’的时候,外边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。

    听着动静还不远,他正坐在自家酒楼,几步跨出门,就见正前方大红绸子乌木牌匾,‘香’字镌刻在上。

    这几日过得混沌,竟忘了对面赵玲珑那神神秘秘的堂店今日开业。

    城北这地方,以前论起堂食,非是丁家菜一绝。

    如今丁家菜未曾没落,因着受商会分番椒得利,菜式翻新,纳新迎旧,也是红火了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便是今日对面敲起了对山鼓,堂中食客依旧不少。

    他自得自家生意不错,也懒得计较什么大吉大利,踱步要上二楼,占据有利位置,看看对面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。

    一路走过去——

    “哎,今日又没抢上号。”有人悲叹。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我让我家侄子的表哥的三舅舅那里走门路,最后也只拿到一张百数之后的牌子。”有人道。

    哟,好七拐八绕的关系,这是求什么东西呢?难不成是新开的花娘楼坊?丁聪心道。

    人好奇,就连脚步都刻意放缓几分。

    “你那什么侄子,什么舅舅是谁呀?”有人问。

    刚才说自己拿到牌子的人,嘿了下,“还能是哪个?隐庐灶上劈柴的那个。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人群中了然地哦一声,竟有一人还冲那人拱拱手,“兄台福气,我们连劈柴的都不认得,哪一日还得靠兄台那舅舅帮个小忙。”

    啐!赵玲珑绝对客我!!

    客死人的那个客!

    丁聪没好气地跺了下脚,身子一转,直直奔着门口冲出去。

    街面距离不远,他虎着脸往堂里冲,内里全是一股恼火。心里盘算着自己见到那厮小女子要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不想,斜里横出一只胳膊,猛地将他拽回去,厉声道:“排队!!!”

    丁聪:“???”

    哪个王八

    看清拽着自己衣衫的人是谁,他下意识咽了咽口水,“花花花三爷,您怎么在这儿?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“什么花花花三爷!这是花,三,爷,听清楚了没?”

    对方身后侧出一道人影,点着丁聪脑袋说话。

    花三爷侧边挎着一把寸厚板刀,刀身被黑色布缠了厚厚一层,只余刀把在外。

    他人长得五大三粗,做得是走镖生意。

    这些年料理过不少拦路的匪人,侧脸上那道疤,据说是进山时迷路,叫野狼给叨了一爪子留下的。

    丁聪觉得自己心都不跳了,颤巍巍道:“花三爷,您怎么也在这儿”他前后看看,“排队呢?”

    尾音吊起,带着怀疑人生的反问语气。

    花三爷叉手一抱,下巴点点不远处,“爷等着吃香锅呢。”

    啊?香锅?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丁聪看着牌匾上那个‘香’,好半晌没说话。

    人人都在列中,单他一个支在外边,怪不顺眼的。

    花三不耐地啧一下,一拨拉,把人撵到自己身后,“你要是想吃,就在后面排着。”

    丁聪愣愣地点点头,又反应过自己并不为吃而来,正要解释一二。

    就见一穿着灰衣衫子的小郎出来,一边擦汗一边对着簿子上念道:“小桌二人一桌,三人一桌,厢房大桌六人。”

    停滞不动的队伍突然被点醒一般,丁聪被镖局的人挤在中间,被动地顺着人流进去。

    这店门脸小,只窄窄一间门,一道大屏风间壁,上面飘着一缕缕白烟气。

    丁聪还没仔细看,当先就被涌进鼻子里的香味激地一停。

    他不是厨子,做不了精细佳肴,但是‘一闻二观三品味’的道理还是明白的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这味道

    “快点走!磨蹭什么呢?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!”后面人催他。

    丁聪没好气地瞪他一眼,真是什么好心情都没了!

    说是厢房,其实就是几架屏风将地方竖成齐齐整整的小间,门都没有,往里走还和几个眼熟的邻里拱手打招呼。

    就这还叫厢房?赵玲珑净糊弄鬼呢。丁聪心里腹诽不已。

    他凑在了镖局的行列里,正好和人家挤在六人坐的位置上。

    人还没坐稳当,就被小厮第一句话震地不忿。

    小厮弯腰添茶,道:“几位到的是六人座。这位置有最低消费,要到六钱银子才行。”

    丁聪喊了一声,“凭什么?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那小厮并不惊慌,耐心解释道:“这规矩是写在店门前的木牌子上的。想来您贵人多事儿,没留神。”

    料是应对这样的情景不止一次,他先是从布置、装饰说起,又从食材原料,锅底汤水来讲,最后以一句‘若是您吃得不尽兴,走前和我们掌柜的说一声,给您免了这桌的花销。’收尾。

    这不是傻子嘛?要是人人都说吃得不尽兴,难不成个个都不收钱?

    小厮笑不改色,“今日在我香堂吃得不尽兴,可见赵家菜并不适宜客官。往后凡是赵家菜,客官俱可不受用。”

    世上人奸猾,今日吃不着,改日再来。

    这一家不行,改换门庭再来。

    自己买不着,还不兴家里人买回去,偷着吃?

    小厮笑不语,只道:“客官拭目以待。”

    听这说辞,赵玲珑像是留着后手呢!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丁聪瘪瘪嘴,再要说什么,就见另一褐色衣着的小郎手持一三足大鬲()走近来,料是里边已经煮开,汩汩声不绝,其上的白汽随走动缭绕。

    食案上的木板盖子拿开,正中一个早已修整好的圆面空洞,将将好容纳那大鬲。

    另一人半跪在地上,将食案下一柄手拉开,而后将燃地火红的柴块板盒安放进去。

    众人或迷茫或好奇地盯着小厮举动,过一会儿便也明白是什么道理。

    无非就是煮粥一般。

    丁聪看着冒着小泡的汤水,再次发问道:“这又是什么?”

    他能看见上下翻涌的东西中有几样眼熟的番椒作物,难不成就是一锅番椒汤?

    那椒种,他尝过几颗。

    入喉辛辣,若热炭滚喉一般,犹记得当时韦家郎君因多食用番椒汤,而口吐白沫的样子。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赵玲珑为了求财,竟如此枉顾人命嘛?

    到这时,小厮也看出这一桌做主的不是喋喋不休的这位。

    他招呼着后厨小厮上前,交差道:“这汤乃是我香堂独有的红汤。几位郎君在外等位时,已经下好锅子,辣度选的是轻微口。正适宜第一次尝试番椒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是我香堂开业,每桌食客都可免费享荤素签子各十个。”

    后厨菜式小郎君自此接手,一边将木盘上的签子下锅,一边念名,“此乃素签,胡瓜。”

    “此乃素签,昆仑瓜”

    “此乃素签,菠薐菜”

    “此乃荤签,腌彘前腿条”

    “此乃荤签,青玉开背虾一只”

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

    如此念完,小郎君从木盘下取出一活页册子,其上密密麻麻尽数是如之前下锅的荤素品类,“各位应知晓我香堂荤素签子的价钱吧。荤签一签一文,素签两只一文。各位瞧着,您们要点些什么呢?”

    眼疾手快,最先抢了一只鱼肉丸子下肚的丁聪两眼灿灿,“点!再来二十串鱼肉丸子。不不不,五十串。”

    小厮眉开眼笑,看着这位财主,在点菜单子鱼肉丸子那一栏后面的‘拾’一列写下‘伍’。

    “贵客,还有喜欢的要点嘛?下仆瞧着今日厨间的一味嫩牛里脊实在是好,各位可要尝尝?”

    “要要要!”

    这样的场景在不同桌子边上演着。

    前堂热火朝天,后厨有条不紊地忙碌,各方配合,这一家新开的‘香入飞飞’中了个开门红。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大唐女膳祖(重生)》,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女膳祖(重生)第 51 章 结婚还是吃串串,这是一个问题。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大唐女膳祖(重生)第 51 章 结婚还是吃串串,这是一个问题。并对大唐女膳祖(重生)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